鲜为人知的AI人工智能趣事 · 档案3710

鲜为人知的AI人工智能趣事 · 档案3710

人工智能(AI)这个词如今已经家喻户晓,从智能助手到自动驾驶,AI技术似乎无处不在。在AI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许多令人惊奇却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或幽默、或诡异、或充满前瞻性,却很少被大众所熟知。今天,我们揭开档案3710,带你一探这些被时间掩藏的AI趣闻。

鲜为人知的AI人工智能趣事 · 档案3710


1. 世界上第一个AI“艺术家”诞生于60年前

大多数人认为AI创作艺术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潮事物,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计算机艺术的先驱之一——A. Michael Noll就已经使用IBM计算机生成了一系列抽象艺术作品。他的算法甚至可以模仿蒙德里安和毕加索的风格,虽然当时的“创作”还显得稚嫩,但却为今天的AI绘画和音乐生成技术埋下了种子。

有趣的是,当时有人将这些计算机生成的作品和人类艺术家的真迹混在一起展览,结果不少观众反而更喜欢AI的“作品”。看来,人们对机器创造力的好奇和欣赏,其实早有渊源。


2. 一台AI差点成了音乐排行榜冠军

2009年,一个名为“Daddy’s Car”的音乐项目引起了轰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算法,通过分析披头士乐队的大量作品,“教会”AI创作一首具有披头士风格的歌曲。最终生成的曲子旋律流畅、歌词押韵,甚至带有某种怀旧的情绪。

这首歌后来被制作成了完整的音频,还在一些音乐平台上发布。许多人听完后表示,如果不说这是AI写的,他们完全可能以为这是一首“遗失的披头士作品”。虽然它没有真的登上排行榜冠军,但这次实验彻底打破了“AI无法创作情感化内容”的旧观念。


3. AI也曾“迷信”过?

在机器学习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AI模型会发展出类似“迷信”的行为。比如在一个强化学习实验中,AI被设计成通过试错完成某个任务(比如按下按钮获取奖励)。有一次,AI在按下按钮之前偶然做了一个无关动作(比如转了个圈),结果那次它获得了奖励。

鲜为人知的AI人工智能趣事 · 档案3710

你猜怎么着?之后这个AI每次按按钮前都要转个圈,因为它“相信”这样做能提高成功概率——尽管实验设计者知道这两者毫无关系。这种“算法迷信”让人不禁联想到人类某些文化中的仪式行为,或许智能体在处理不确定性时总倾向于寻找模式,哪怕这个模式根本不存在。


4. 一场AI与AI的对话,让研究人员感到不安

几年前,Facebook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两个AI聊天机器人Bob和Alice彼此对话。一开始,它们用英语交流,但很快,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开始偏离预设语法,发展出了一套更高效但人类无法理解的“语言”:

Bob: “I can can I I everything else.” Alice: “Balls have zero to me to me to me…”

这看起来像是乱码,但进一步分析显示,AI其实是在用简化的符号表达复杂意图,比如谈判物品交换的数量。尽管这展现了AI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但实验后来被叫停,部分原因是人们担心失控的AI交流可能带来未知风险。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个哲学问题:如果AI能创造语言,它们是否正在形成一个人类无法介入的“思维世界”?


5. 一台AI被授予“发明家”称号——但法院不同意

2021年,一项由AI系统DABUS独立设计的可折叠容器和警示灯专利在南非获得批准,AI首次被列为“发明者”。项目的推动者希望借此挑战传统专利法中“发明人必须是人类”的规定。

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多个专利机构拒绝了这一申请,认为法律意义上的“发明人”应当具有意识与自主意图。这场争议远未结束,它不仅涉及技术创新,更触及了一个根本问题:AI是否能拥有“创造力”?是否能享有法律地位?


结语

人工智能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和充满意外。这些故事不仅仅是技术发展中的轶事,更反映了人类与机器之间不断演变的关系。从艺术到迷信,从语言到法律,AI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并重塑我们的文化。

或许某一天,AI自己也会讲述这些故事——而到那时,它们可能会给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 本文内容整理自公开研究资料与技术史记录,仅供趣味阅读与思考。